传承湖南和平解放历史文脉
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
民革组 付娴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醴陵,千年古邑,人文荟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著名的“将军县”,将星之光,曾闪耀中国大地。1949年8月5日,程潜、陈明仁毅然发表“起义通电”,湖南得以和平解放,这一壮举不仅使古城长沙和全省人民免遭了战祸之苦,更是震撼了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国民党残余势力,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进程按下了加速键。程潜、陈明仁、李明灏、程星龄等一批醴陵人在湖南和平起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段历史和这些历史人物弥足珍贵,其蕴藏的价值不可多得且无法复制。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我们对湖南和平解放重点历史人物资源的挖掘和保护还不够,铭记历史、教育后人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呈现出“三个碎片化”:
一是资源挖掘的碎片化。目前,与湖南和平解放相关的史料及文物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缺乏统一的收集与整理,如,同为湖南和平解放功勋人物、同是醴陵人的余志宏,我们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资料收集整理。长此以往,这段宝贵的历史和这些历史人物或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二是文化呈现的碎片化。目前醴陵范围内与湖南和平解放相关的纪念设施屈指可数,仅有陈明仁故居(良庄)一处,且规模有限,陈列内容单一,影响力相对较小。而作为湖南和平解放的重要决策者和直接推动者的程潜,其在官庄镇的故居在1958年修建官庄水库时被整体淹没,已无遗迹可寻。多年来,程潜的后人一直致力于在官庄打造相关纪念设施以缅怀先烈,但由于审批、资金等各方面原因导致该方案无法落地。
三是作用发挥的碎片化。醴陵在湖南和平解放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除醴陵人外,知晓度不高;由湖南和平解放历史事件中折射出的爱国主义、民本思想、统一战线等教育启示作用没有充分彰显,没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更没能由此衍生文旅融合“1+1>2”的效应。
湖南和平解放历史资源既承载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文化传播使命,同时也是极具潜力的文旅资源。如果能进一步挖掘,将对丰富醴陵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乡村振兴及文旅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讲好一个故事。依托醴陵文史研究会,重点围绕湖南和平解放史事轴线,深入挖掘湖南和平解放的文史资源,广泛收集“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编辑出版《湖南和平解放重点历史人物》《湖南和平解放大事年鉴》《程潜书信集》等书籍,编排主题情景剧,唤醒沉睡的历史。通过整合孝亲文化、耕读文化、将星文化、军事文化、国防文化、统战文化,更全面地展示湖南和平解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突出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教育意义,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发挥统一战线的教育功能。
(二)建好一个陈列馆。目前,在官庄镇长连村留存有程潜将军出生地——程氏宗祠,虽历经沧桑,但门楣尚存,楹柱矗立。建议引入社会资本,由程潜、程星龄等历史人物的后裔及民间组织,如湖南程氏宗亲联谊会作为建设主体,通过提供、捐赠相关文史资料和文物,共同推动程氏宗祠的恢复重建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陈明仁故居(良庄)等现有纪念场馆设施及文化陈列,因地制宜增设湖南和平解放史料文物陈列馆,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让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打造精品旅行路线,催生红色文创产品研发、红色励志教育培训等衍生产业。
(三)打造一个特色小镇。一是以点带面,依托程氏公祠,逐步将官庄打造为湖南和平解放历史文化特色小镇;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结合官庄现有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民宿群、特色农产品展销门店及文创超市,塑造一个集历史、人文、自然、观光、研学、体验于一体的阵地,促进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二是串珠成线,依托北部旅游环线、醴官线、东城大道等交通干线,以程氏公祠为重要串联点,整合耿传公祠、左家老屋等现有红色景点,精心策划“醴北红色文化游”,并借助“醴陵发布”等官方平台开展文旅推介活动,促进区域文旅融合和文旅产业发展,为醴陵全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