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明志淬初心 正风砺行担使命
——学习《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与《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民革株洲市石峰三支部 袁勋
春风骀荡,万象更新,正值深入开展理论学习的关键时期,我潜心研读《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与《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两部重要著作,犹如置身于思想的浩瀚星河,从中不断汲取着智慧的养分。这一学习过程,让我深深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千年的深厚底蕴,更让我明晰作为一名身处公共事业领域的民革党员,在新时代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扎实的作风建设深度融合,才能在服务群众、助力发展的道路上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多力量。
一、诗韵铸魂,于经典传承间叩问初心
《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宛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新时代治国理政智慧的文化大门。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对古典诗词的精妙运用,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民本思想巧妙融入现代治国理念之中,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情怀展现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借“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无畏气魄激发全体人民的奋斗热情。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诗词佳句,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与传承,更是与民革“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紧密相连、一脉相承。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奋斗者应具备的精神品质与价值追求。身为民革党员,我们更应以之为镜鉴,摒弃个人功利之心,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广阔胸怀与宏大格局,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腻情感与为民情怀,将每一项政策的精准落实、每一次服务的优质供给,都化作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以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实际行动,践行参政党成员的为民初心与使命担当。
二、作风强基,于躬身实践中锤炼担当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为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求我们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不拔之劲,持之以恒地推进作风建设,打好这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在当前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不断提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高低与温度冷暖,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
作为民革党员,我们要传承和发扬民革前辈们务实重行、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紧紧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开刀亮剑。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坚决杜绝“空对空”的形式主义做法,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情况在一线全面掌握、问题在一线及时解决;在服务创新方面,积极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推动公共服务从满足基本需求的“有没有”阶段,向追求高品质的“好不好”阶段加速跃升,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崭新气象与实际成效。
三、知行合一,于守正创新中勇开新局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与《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这两部著作,既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思想灯塔,更是指引我们实际行动的根本指南。我们要将深入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具体从以下三个维度精准发力:一是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的瓶颈与束缚,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便捷化的智慧服务平台,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大幅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二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体系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保障;三是秉持文化思维,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将其巧妙融入公共服务场景之中,通过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培育行业服务标杆,持续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行业风尚与社会氛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全体民革党员要以中华诗词的深厚韵味滋养初心,以扎实过硬的优良作风锤炼担当,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于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充分履行参政党的各项职能。在推动公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用心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让新时代的奋斗答卷上镌刻下更多温暖人心、彰显民生关怀的深刻印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民革党员的全部智慧与力量。
撰稿:袁勋